变“高原之舟”为“致富之宝”黄河源头上演牦牛绒生态时装秀

点击量:8201   日期:2024年06月29日 11:06   来源:网络   
变“高原之舟”为“致富之宝”黄河源头上演牦牛绒生态时装秀

以天地为幕,40余位藏族模特踩着金黄的牧草缓缓走来,上百件以牦牛绒为核心材质织就的制作精良的服饰,在他们身上尽情展示、演绎着牦牛变瑰宝的动人故事……6月28日下午3点,一场时装大秀,在青海果洛玛多上演。

这场名为的“黄河之源·果洛牦牛绒生态时装秀”的诞生,缘于“上海工匠”、沙涓品牌创始人、大秀发起人郭秀玲的高原情,她想让古老游牧精神融入当代时装设计,让牦牛绒登上T台成为时尚主角。与其说这是沙涓品牌与青海果洛的一次邂逅,其实更像是一场牦牛绒的探索之旅,旨在从“产品”到“产业”,联动从原料采集到消费市场的上下游价值链参与者,致力推动整个果洛牦牛绒产业的完善与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印记”。?

如果说传承复兴是沙涓的初心,那么援助帮扶则是沙涓的使命。起步于内蒙,兴盛于上海,穿越西藏日喀则,再到青海果洛。在郭秀玲看来,这条路可以说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早在2012年的时候,郭秀玲为了更好地展示沙涓的品牌形象,在黄浦江畔老码头开了一间艺术羊绒旗舰店。去年10月,郭秀玲还在藏区忙于氆氇艺术巡礼之时,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赵勇,就带领着援青干部来到旗舰店,参观了解沙涓关于氆氇复兴情况,希望沙涓把生态时装秀开到冬格措纳湖畔,把产业帮扶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青海果洛。?

上海和果洛相距2700公里,对口支援14年来,上海援青干部被果洛人民亲切地唤作“上海青”。他们按照“中央要求、果洛所需、上海所能”,在果洛7.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抓产业、促民生、育人才,让果洛20多万群众感受到了“上海情”。赵勇深知果洛的牦牛绒产业底子,以及沙涓在纺织领域的行业地位,于是向郭秀玲伸出了“橄榄枝”。?

果洛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她是华夏母亲河三江的起源地,是众所周知的传奇荒野可可西里,更是青藏高原腹地、人兽难存的“生命禁区”。牦牛之于藏区,就如提及秘鲁就会想到羊驼一样。自古以来,藏区牧民就有收集牦牛毛绒制作毡帐和藏袍的传统。对他们而言,牦牛就是离不开的“高原之舟”。在产绒季节,一只牦牛平均产绒量不超过300克,除开无法使用的杂质和不能制衣的粗毛,经过后期的清洗和分梳,牦牛绒几乎只剩下总产量的一半不到。这样的品质及产量,让牦牛绒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在藏区显得格外的弥足珍贵。?

有了此前西藏氆氇工艺复兴和精准帮扶的成功探索,郭秀玲认为,如果牦牛绒能被当地牧民,按照沙涓标准做到细心筛选,并进入到沙涓特定的“制造旅程”,成为引领时尚的艺术品,那么牦牛绒附加值将大为提升,而这些采收的利润直接回馈给牧民,再开办手工作坊,让藏族阿佳们参加编织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那么当地牦牛绒产业就会很快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

在接到赵勇书记的邀请之后,郭秀玲很快就与团队成员,在上海援青联络小组的帮助下,三次进入雪域腹地,开启产业对口帮扶之旅。?

当年11月底,郭秀玲率领团队首次深入青海果洛,参观玛多县合作社。通过实地调研,郭秀玲深切感受到,果洛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关注农畜特色产业发展,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围绕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积极打造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值得一提的是,果洛牛羊绒资源丰富、传统手工艺人富集,有着浓厚的编织技艺氛围,这为沙涓的传承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援青干部,果洛玛多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王启洋坦言,从沙涓的牦牛绒系列研发到生产过程中,藏区牧民特别是女性以及弱势群体,将会实现属地就业。在促进乡村振兴的维度上看,果洛比起其他地区距离城市更远,如能通过牦牛绒产业链,就可以引入上海新质生产力,反哺当地经济发展。?

2024年3月30日,郭秀玲第三次赴果洛走访调研和座谈洽谈,精准对接,合推牛绒产业,共谋发展大计。他们通过技术培养、设备投资、订单采购等方式,紧密联结企业、合作社和牧户,将青海牦牛绒结合非遗技艺迭代出符合现代审美趣味和生活需求的产品,搭建本土产业链条,更新下游市场开发,并培养手工技艺人才,解决技艺发展瓶颈以及与市场衔接难点。?

5月中下旬,青海果洛玛多和玛沁两地的牦牛绒工匠分批被选派到上海沙涓氆氇研发中心工坊参观学习,从组装、穿经、绕线、接触氆氇纺织机器开始,开启牦牛绒创新之路。?

6月27日上午,在郭秀玲的藏区第五个工作坊——“沪沁怡”氆氇手工编织坊,今年44岁的玛沁县驻村干部岗日介绍说,他此前负责该县大武镇久美家园易地搬迁安置点工作,如今是氆氇工匠团的领队。很长一段时间,玛沁县牧民对牦牛绒的利用率很低,他们每年在此收益不到5000元。今年5月组织招募辖区内的手工艺人,与玛多县的共11人,分两批前往上海沙涓培训。陕西电子职业学院的毕业生,23岁的闹增拉毛,就是其中一个。?

闹增拉毛大专毕业后,曾在移动公司上班,获悉手工作坊招募,喜欢编织的她,立马就报了名。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她成为首批四位女工匠之一。经过上海的系统培训,闹增拉毛回来后,就成为编织坊正式工匠。而“沪沁怡”编织坊恰巧就设在她所住的久美家园小区旁,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感到特别开心。

岗日信心满怀地说,在上海援青干部,果洛玛沁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黄捷,与沙涓的密切对接和协作下,编织坊目前接到订单200个,共计5万元,每个女工匠月收入达5000元。这将会吸引更多藏族阿佳们加入进来,带动了属地就业。?

“我们邀请沙涓来果洛举行生态时装秀,对于打响果洛知名度,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大有帮助。”在大秀现场,赵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要以果洛州成立70周年为契机,携手上海,加强东西部协作,把牦牛绒这一雪域高原上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探索果洛高质量发展的胜势,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

牦牛绒从一开始只在藏民服饰品中才能看到,到现在登上了时尚的舞台。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郭秀玲和伙伴们的努力。也使更多人看到,当“藏地雪绒”遇见“沙涓制造”,通过东西部协作,让“高原之舟”成为“致富之宝”。???????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